第三节 派发案例




抢购高潮,二次测试,主力资金建出货支撑

案例(-)

如图 3.7所示,这是三安光电周线图(截至2017年11月)。


...

首先观察最后几周的上涨速度明显加快,角度趋向垂直。这种节奏不是一个正常趋势的上涨节奏,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可以感到买方的急不可待。这种买的方式不是聪明钱和专业投资者的方式,每天拼命追的方式是一种情绪冲动的表现。因此我们判断这里面的买方是大众交易者,他们怕赶不上最后一班车。

最后两周买方的行为达到高潮,巨量和深度回落告诉我们前几周这种疯狂的买入行为消耗了市场大量的需求,也就是消耗了买方的大量的资金(圈钱成功)。上涨出现了高潮,巨量表示出货(供应)已经启动,不然不会有这么大的成交量。A是初次供应。对于持仓的多头,现在应该启动保护措施。接下来关注市场需求迅速地大量消耗对市场背景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要做好如下观察的准备:

如果接下来的回落,成交量递减,属于供应不足,保持了上涨趋势的秩序,那么价格还有一涨,开始了二次测试的过程。

如果有二次测试,还会不会有现在的这种需求的能量?

要是没有的话,就证实现在的这种需求消耗起了作用,市场已经没有足够的需求推动价格继续上涨。

·要是在二次测试的时候,价格直接创新高(伴随量增),说明需求还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上涨趋势的秩序。

如果接下来的日子,当价格回到顶部的时候,出现巨量不涨的情况,证实了派发已经进入背景当中。

我们继续看图 3.8。


...

在回落的时候我们看到成交量迅速缩小(C的那一周)。这是供应不足的表现,价格会反弹。牛市秩序能否保持,就看这次反弹能否创新高。

事实上,这次反弹没有创新高,成交量也低于前面疯狂上涨的阶段,成功完成了二次测试,牛市的秩序被打破,上涨趋势暂时停止。停止的原因是支持继续上涨的动力已经不足,特别是反弹的最后一天,量增告诉我们市场依然有需求,但是上影线告诉我们,需求遇到了无法克服的供应。我们接下来要观察的就是派发的确认和熊市秩序的形成。继续看图3.8a。


...

如图3.8a所示,三低量增结束了反弹(D)。现在是右手边。接下来的回落过程给了我们更多信息。首先,破冰创了新低,下跌趋势的秩序初步形成。另外,这次回落过程当中,没有遇到很大的需求阻挡,阴线的成交量都是增加的,说明供应在持续扩大。

回落到底部的两个巨量下影线是超卖行为。成交量扩大阻止了这波下跌,形成支撑。到这里我们接下来有几种期待:

·如果这是一个大背景的牛市回调,接下来会继续上涨。顶部的巨量供应是上涨的障碍。市场必须积攒足够的需求才能吸收那里的供应。我们或者看到 J0C 行为,或者看到吸筹的行为,总的牛市秩序才能恢复。

·但是我们既然看到了出货行情,如果主力站在出货一边,不会这么快就上去解救那些被套的大众交易者,这是他们的行为习惯。从这个角度讲接下来的反弹不会引起牛市秩序的继续,主力资金只是为了把价格拉上去,以便他们继续出货。
我们继续看下图 3.8b。

如图3.8b所示,先看这次反弹的成交量,因为成交量可以让我们看出需求能量。虽然上涨很顺利,但是需求不足。除了成交量上可以看出来需求不足,再就是价格没有能力超过D的高点,说明那里的供应克服不了。这个也就证实了我们的推断,这次上涨不是真的上涨,是为了更多的派发。E之后的回落,不断形成三低,伴随的成交量递增,说明供应在继续扩大,需求耗尽。

从抢购高潮的顶部到回落创新低,现在反弹没有创新高,形成了完整的下跌趋势的秩序,在这个秩序当中,任何无需求的反弹都是我们做空的好时机。
从大盘和个股的相对强弱来看,也能提前告诉我们个股很弱。比如大盘最后的一波上涨,个股完全没有上涨迹象,而是不断地创新低。


...

案例(二)

如图3.9所示,我们看黄金2011年第四季度的3日线。市场在X的位置的成交量扩大,但是涨幅缩小,说明供应扩大。这是初始供应,一部分主力开始出货。如果只是看K线形状的话,这是个非常不引人注意的细节。


...

从1-2这波是抢购高潮,因为成交量和价格都暴涨,同时上涨速度突然加快。K线3是自然回落,注意K线3的收盘和成交量,这是陷阱。收在高位说明大众交易者还在疯狂抢购,他们认为黄金还在牛市。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他们这么大的资金投入能够买到货,说明市场的出货量很大(顶部供应充足)。自然回落的底部是主力资金建立的派发支撑,我们也称为冰线,在派发还没结束的时候,主力资金会保护这个支撑,不让价格跌破。一旦价格跌破冰线,说明主力资金的派发接近完成,后面下跌空间会很大。

K线4再次探顶,进入二次测试过程。它的成交量相对增长,但是已经小于抢购高潮时的成交量,说明人们的购买力开始消耗,表明牛市已经停止继续发展。K线4本身是个上冲回落,说明顶部价位的黄金供应非常充足,主力资金还在大量派发,这个上冲回落是供应超过需求的证明。K线3强力反弹之后,黄金价格一直在涨,探顶时成交量又增加,说明价格已经准备好继续上涨。但是这种努力因供应扩大失败了,导致价格直接跌落冰线到K线5。
K线4-5这一波暴跌伴随剧增的成交量说明市场出现SOW(这个SOW也是破冰行为,它完成了测试阶段并确认了主力资金的派发和熊市的开始)。K线5-6的上涨过程有什么特点?第一,成交量低于S0W的过程,说明大众交易者的购买力已经耗尽。第二,K线4-5的大跌经历了21天,K线5-6 的上涨经历了 43天,但是成交量大幅缩小,表明供应大于需求。这种现象告诉我们K线4-5是S0W,并且K线5-6的上涨过程(LPSY)确认了SOW。SOW之后的确认过程如果是相对大的阳线伴随递增成交量,说明市场有新的需求进入接盘。如果这种现象出现,S0W的功能就失效。

LPSY 之后,黄金立刻快速下跌。K线7是个长阴,伴随成交量的大说明供应继续控制市场。

我们继续看图3.10,该图告诉我们要时刻衡量供求关系,因为市场不会因为我们进场而完全按照我们的方向走。


...

从图3.9的分析,我们知道4-5是S0W,K线5-6的无力上涨之后市场应该进入熊市。但是这次下跌止于前支撑位置。截止到K线8,我们从超卖角度看K线4-5的急速下跌,它属于超卖行为。同时K线5的成交量剧增和高收盘更像是小型恐慌抛售。如果是恐慌抛售,说明市场可能进入再吸筹阶段,然后牛市继续,那么我们从图3.9得出的派发结论会被市场自身行为推翻。如果K线5恐慌抛售之后,我们从吸筹的角度看待当时的行情,K线5-6就是自然反弹,K线8是二次测试,而且很成功(因为K线6-8的成交量远远小于4-5的恐慌抛售阶段),它告诉我们从K线4开始的熊市有可能终止。自然反弹和二次测试之后,市场进入震荡区,我们要在震荡区的发展中判断这个震荡区是再吸筹还是再派发,因为这个判断关乎下一步的方向。前面我们讲过,判断一个震荡区是吸筹还是派发,关键是测试阶段的市场行为。
在震荡区交易进行中,我们要耐心等待结束震荡区的价格行为出现。如果出现 SOS,终极震仓或弹簧效应,说明这个震荡区是再吸筹,然后牛市恢复。

·如果出现SOW,或者带量上冲回落,说明这个震荡区是再派发,然后熊市继续。
K线8-9的上涨势头很好,这一点可以从连续的阳线和递增的成交量看出。这种上涨被K线9的放量阴线压住,如果是吸筹,说明主力资金的收购还没结束。因为目前价格还在派发区之下(K线3-4),所以K线7和K线9的放量阴线表明市场上的黄金供应量还有扩大的现象。
我们继续看图3.11,为节省空间,我们用柱形图展示。绿色柱是放量下跌,红色柱是放量上涨。


...

交易还在震荡区间进行。从5-12这段时间震荡区交易持续了18个月。我们注意K线 10 那一波的探底反弹过程:4根柱在支撑上横盘,而且成交量很大,这是努力没有结果,说明人们以强大的需求接盘。我们再看K线11-12 的走势。K线12是小型恐慌抛售,然后是自动反弹和二次测试。但是二次测试的成交量比较高,说明黄金的卖盘(供应)还很大,市场需要再一次测试来确认供应消耗。

再次的二次测试后价格开始反弹,同K线10和K线8的反弹相比,这个反弹非常的弱,弱的原因是没有需求,买家不愿意追高。所以此时非常危险,如果市场想要向上发展,接下来必须出现个强势阳线,并伴随增加的成交量。否则这个支撑将要失效,价格会继续下跌。

K 线 13 是反弹后回调的第一根柱,成交量大幅增加而且三低。只有供应扩大我们才能看到这种现象。K线13非常小,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它告诉我们两个市场现状:第一,价格没有出现上面所说的强势阳线,表明下面的支撑将失效。第二,继上次清仓(K线12的恐抛售)之后,在反弹中又遇到了供应扩大。以上两种现象已经非常清晰地告诉我们,市场的浮动供应依然很强,如果接下来探底依然没有需求接盘和顺利反弹,市场的清仓行为还会继续。

K 线 14 是放量下挫并突破冰线,解开了我们所有的疑惑。后面的低量反弹再次确认了需求不足,供应主导市场。K线15 继续放量下挫,从K线13到K线 15 这一波是SOW(这是我们要等的确认派发的信号)。SOW的出现结束了震荡区交易,也确认了整个的震荡区是再派发(K线5之后的震荡区中,我们没有看到 S0S 出现)。从此,价格进入长期的熊市。如图3.12所示,黄金从 SOW 时的 1600 点,短短两个半月时间,跌到 1200 点。


...

急速下跌后的区间

下面这个例子是低位派发,这种派发没发生在顶部,而是发生在S0W之后。以图3.13 为例讨论低位派发的行情:


...

K线1是抢购高潮,然后K线2放量下挫,这是一个A型急顶,破冰直接告诉我们供应大于需求,上涨趋势的秩序直接被打破。那么这个到底是上涨中的震仓还是到顶信号?后市反应和成交量可以给我们答案。

如果是震仓,这是因为消息导致的县花一现的行为,确认条件是迅速反弹,然后创新高。
如果真是出货开始了,后面的上涨努力不会创新高,形成了区间交易,导致上涨趋势的秩序被打破。

中的区间表现否认了震仓现象,那么这个巨量破冰下跌就是出货信号我们从3-4的回升中看出,这种枯燥式上涨的量价节奏,我们看出这种上涨背后需求不足,要是买方需求非常积极的话,不会是这种上涨节奏。这种上涨节奏里边没有看到主力资金的参与,他们一直是观望态度。虽然我们看的价格是缓慢上涨的,但是这个过程当中没有任何一方的主导力量,这种情况下,需要一种力量的出现来确定最后的方向。
快接近阻力区的时候,上涨速度加快,成交量快速递增。我们能看出买方正在着急地追赶最后一班车,这是一个抢购高潮行为(可以从4和后面的量增三低看出),也是出货行为。从力量对比上能看出供应大于需求。

回顾一下整个过程,前一阶段的深度顺利下跌告诉我们需求不足,连续的量增下跌告诉我们供应完全控制了市场。接下来的反弹又没有引起买家的兴趣,市场也就没有出现需求。这种无需求的反弹发生在供应控制的背景之下,市场中稍稍出现一点供应扩大的行情,价格就会下跌(因为没有需求)。

看下面的图3.14。K线4的上冲回落之后,价格出现了放量阴线下挫这是对上冲回落的肯定和跟随,说明供应超过需求,局部的下跌秩序形成。这再一次提醒抄底的大众交易者,不能再心存侥幸,灾难很快到来。如果已经抄底,需要看到S0S来确认这个震荡区是否吸筹,但是我们没有看到S0S,所以要及时离场。

上冲回落加上放量下挫后,价格开始回升,但是这个回升告诉我们需求完全枯竭,因为成交量和波动幅度的递减,需求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化解来自供应的压力。前面下跌过程中需求不足,现在价格反弹过程中依然需求不足,足以说明市场的弱势。


...

继续看图3.15。需求的匮乏导致价格最终破冰(支撑无效),整体的下跌趋势的秩序形成。如果多单还没有离场的话,现在为时已晚。后面测试冰线的时候,有两天巨量出现,但是价格无法回到冰线之上,这是明显的努力没结果行为,这是供应过剩造成。


...

2015 年中国股指案例,观察主力资金的离场策略(制造临时支撑,引诱大众交易者追高)


...

如图3.16所示,从5月19日到5月27日之间,仅仅7个交易日,指数涨 800 多点,但是之前要花一个月时间才涨了800多点(4月份),从1开始的趋势线几乎是垂直上涨,这种速度背后有一种着急心态,这是主力资金的一个策略。他们故意让价格看起来涨势凶猛,以此挑动大众交易者的兴奋神经,使当时市场出现抢购高潮,而主力资金在利用这种疯狂转移风险给大众交易者。

·看K线2(十字星),成交量同前一天相比没有减少,说明大众交易者还在抢购。但是价格没有出现以前的那种涨势,反而收在中部,说明供应正在超过需求,这是个最明显的派发信号。大众交易者的努力没有减退,是什么力量抑制了价格的增长?这种力量来自主力资金的隐蔽式派发,使市场上供应量增加。看到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开始警惕。

·抢购高潮出现后,价格开始自然回落,然后是二次测试(K线3)。自然回落中的最后一个短K线的成交量增长,说明卖盘还在继续,但是缩短的K线告诉我们,这是停止行为(和2的意义一样,但是方向相反),有人在阻止价格下跌,否则这么大的卖盘,价格跌幅会很大。这是主力资金在制造支撑并抑制价格下跌,为什么?因为他们肯定还有没卖完的股票,他们需要一个区间继续派发。我们看到这么多隐蔽的危险信号后,必须在价格再次探顶的过程中,实施离场计划。任何时候,当我们看到牛市中的成交量开始连续几天猛涨,市场就有可能进入抢购高潮。

K线4是个陷阱,为什么?高成交量反弹,这是非常强劲的需求,说明广大大众交易者还在因股票便宜而疯狂抢购。强大的卖盘一度将价格压到冰线之下,然后被强大的需求顶回区间内。试想,买方这么大的努力,应该使价格暴涨,但是K线4没能突破顶部,这说明供应依然强劲,这又是一个明显的派发行为。上涨趋势出现强力回调之后,人们开始紧张的时候,对上涨趋势还抱有希望。4的出现,让公众完全忽略了当前的危机,重新回到牛市思维当中。

·K线5试图带量突破阻力,但是失败。这是个上冲回落,再次证明供应的强劲。接下来的回升伴随着短K线和小成交量,说明需求已经耗尽,这是成功的二次测试,牛市已经终止。

·K线6的成交量略有上升,但是关键是它的收盘低于前一天,这说明主力资金开始降价满足大众交易者的需求(此时大众交易者认为股票便宜,还在买)。这个三低是最重要的熊市信号,但是很容易被人忽视,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三低跟随,确认了供应的主导地位。

·K线6-7的暴跌是SOW,特别是K线7,放量突破了冰线。冰线一旦被成功突破(带量突破),市场大跌在即。我们继续看接下来图3.17。


...

破冰后反弹两天,成交量没有减少,还有人在抄底。接下来的三低回落,又套住了抄底的大众交易者。从破冰到反弹,到再次量增下跌,我们所看到的都是供应大于需求的现象。

·K线8开始,价格再次突破冰线,离开震荡区,供应控制市场。·K线8之后的下跌速度之快,表明市场进入超卖状态。我们期待有反弹。

·从K线X起来的反弹是熊市中第一次大幅上涨,但是成交量很小,说明这是空头回补或者散户抄底,不是大规模买单产生的需求(不是主力资金的行为),所以熊市没有结束

K线9长阴下跌,而且成交量保持高度,说明目前市场的供应还占主导地位,这是潜在的SOW,但是需要无量反弹确认。
方框中的上涨花了三周时间还没有弥补K线9那波的损失,虽然成交量还保持力度,但是价格上涨没有任何进展,这是努力没有结果。这个回升确认了K线9那波下跌是S0W。S0W的出现,证明了这个震荡区是派发,不是吸筹。

K线10的放量下挫(三低),是熊市的真正开始。它的含义和K线6是一样的,主力资金在开始降价派发。

没有抢购高潮的派发

很多时候,牛市不是以抢购高潮结束,只是K线和成交量逐步递减,这种现象是需求不足。确认这种牛市结束的方法是市场上股票供应在价格回落中剧增。这种牛市结束的特点是,在震荡区内,每次反弹之后,K线和成交量的长度随着价格上涨递减,这是需求不足的现象,然后立刻放量下挫,这是供应控制市场的现象。
这种市场顶部很纠结,价格上表现为一种缓慢、不规律的上涨过程。成交量上的表现就是每天的成交量特别低,告诉我们这段时间的市场活动特别低迷,仿佛买方和卖方都不愿意参与这个市场(从供求双方的力量上看,都没有克服对方的表现)。这个阶段的行情看似上涨,其实不上涨,看似下跌其实也不下跌,这就是所说的纠结和枯燥的行情,这种行情比较难以判断,如果此时持仓,这是最考验我们的耐心的时候。那么市场接下来到底会怎么走?手里的仓位怎么办?成交量行为可以告诉我们接下来的两种走势。

1.这种枯燥行情导致买家的人气和信心彻底耗尽,市场需求疲软,没有买家再愿意关心这个市场。如果此时卖家态度稍微积极一点,他们还是想把货出掉。当他们发现在顶部无法出手的时候,他们开始降价大甩卖,导致市场的供应急剧增加,大家别忘了此时市场的需求非常疲软,这种供应急剧增加的现象,会让价格快速下跌。

2.枯燥行情持续的过程当中,一些人开始不耐烦,开始获利回吐。他们这种行为是因为不耐烦产生的,不是一种非常积极的主动想出货的态度。这种行为对市场没有产生一种无法克服的压力,也就是说,价格不会因此进入下跌趋势。从买方角度看,人们还是非常的消极,他们看不到希望,所以不会积极地投入,因此市场的需求也就不会扩大。需求不扩大,价格自然也不会进入上涨趋势。这种情况的背后,主力机构也处于无法结决定的状态当中,他们在等一种确定性的消息来刺激市场。


...

牛市当中,如图3.18所示,我们看到几次带量的反转K线(K线1和2),对于他们的出现不要惊慌,因为我们没有看到股票供应增加的现象。单单一个反转K线,不会对趋势有什么威胁。每次的反转K线之后,市场没有卖盘跟随,说明每次卖盘的努力都被市场吸收,然后价格恢复上涨。牛市的结束,我们需要看到供应和派发过程!

在这个牛市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没有发现天量新高出现(天量是指某一天出现天量,也可以是某一上涨波的累积成交量成为天量),说明市场没有抢购高潮。

K线3-4:价格急速下跌,同时成交量在递增,这是出货现象(因为出货有跟随)。这时我们的预期是这个卖盘必须被买方吸收,否则牛市可能终止。这个急速下跌也是个超卖行为,会有反弹。K线4出现反弹之后,市场进入震荡区,震荡区底部是冰线(支撑)。冰线位置是危险区,现在这个危险区是由主力机构护盘(因为他们要利用震荡区派发),一旦他们派发完毕,他们就不再保护这个支撑,导致价格迅速下跌。这个支撑的出现,告诉我们派发区间已经形成,我们可以画线,接下来就是利用供求关系看主力机构是如何实施派发计划的。

K线5-6:当价格上涨时,成交量随着价格上涨还在递减,说明买方的购买力(需求)还在继续消耗。K线6的快速带量下挫,说明顶部供应非常强劲,已经超过了需求。然后价格回到支撑位置,强力反弹反映出两个现象第一是主力资金在护盘(为了继续派发);第二是大众交易者还在抢购。

K线7-8:这个情况和K线5-6相似。价格急涨后,成交量和K线在阻力区立刻缩小,说明需求不足。然后是带量下挫(K线8),供应大于需求。K线9-10的是更严重的放量下挫,这是供应剧增的现象。如果这是SOW,接下来的应该有低量回升来确认 SOW。K线 11确认了SOW。
突破冰线:K线9这波暴跌,突破了冰线。突破冰线会带来大幅下跌,任何回测冰线都可能是做空的时机。K线12回升并测试冰线,虽然成交量没有减小,表明需求强,但是下一根的放量下挫说明供应以压倒一切的优势控制市场。

低位派发案例

对牛市的直接警告是市面上股票供应的扩大。如图3.19所示,K线1表示供应扩大,因为成交量剧增,并伴随上影线。这种供应是个提醒,不必惊慌。接下来它立刻被K线a吸收,第二天没有继续出货的现象(没有跟随),然后牛市继续。


...

牛市中出现的反转K线,都可能是陷阱。一旦出现,应对思维是:

·有没有跟随,也就是说市场股票投放量是否继续增加。有跟随的话表明市场更多的供应,更多的卖方积极出货。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启动保护措施。是否有新的需求立刻吸收了这些卖盘。K线a结束后,我们得到的一个信息是卖盘没有跟随并且被吸收,没有更多的卖方跟随出货。

上涨趋势当中的上影线,只是说明遇到了一些卖盘。单凭这一现象,我们不能判断市场会反转,这个卖盘只是为市场后面的上涨提供了一个压力。这个压力是否有效,还要看接下来市场的需求强弱。

K线2的情况和K线1相似,只是成交量再次创新高。但是接下来K线2 的增量卖盘没有出现被吸收的现象,反而出现更多卖盘的跟随,这是个比较严重的警告,K线b是对K线2的卖盘跟随,看出市场尝试着恢复牛市但是供应的出现使这个尝试失败。b之后出现非常明显的卖盘跟随(长阴),这样顺利的下跌,说明需求不足。我们看接下来的回升,成交量和波动幅度都缩小,说明需求依然不足。很显然,上涨趋势的供求秩序被打破,后面再次回落创新低,开启了下降趋势的秩序。

图3.20是图3.19的延续。K线3前面的长阳说明买方尝试恢复牛市但是K线3没有跟随这个恢复努力,或者说买方的努力没有得到结果,原因是供应扩大,这是个小型的抢购高潮。K线3的下影线告诉我们买方依然在投入,但是低量说明需求已经不足,缺乏继续上涨的动力。接下来三低卖盘有跟随,成交量减少说明供应不足,让我们怀疑是否还有一次上涨。后面的带量长阴(绿色K线)打消了我们的疑虑,这是SOW,它突破了冰线,然后S0W 被后面的无量回升所证实,下降趋势的秩序得以保持。


...

市场自我否定行为的案例

如图3.21所示,K线1-2的下跌幅度和成交量增加,这是初始供应。然后没有出现我们常见的抢购高潮(长K线配剧增的成交量)。K线3出现供应扩大的现象,为什么?因为成交量猛增但是K线很小,说明买方的努力很大但是没有看到价格上涨,这是供应增加导致。


...

这个图需要着重讨论的是K线4和5。K线4是强力的弹效应,而且成交量剧增,说明供应和需求都非常强大。供应大的原因是,这一天的巨量出货让价格创了新低。需求大的原因是,这么大的出货量,收盘却没有收在最低。很显然,需求已经有了继续上涨的力量,但是今天没有完成任务,因为没有创新高。这种情况下需要更多的买家投入资金,来延续上涨趋势的秩序。第二天价格又创了新高,成交量略减说明需求有所减少。但是价格还挺在了高支撑,供应还没有完胜需求。一个重要事实是依然没有完成4的任务,就是说今天的努力没有让价格创实质性的新高,未能恢复牛市的秩序。此时双方处于僵持阶段,我们期待后面的发展能够打破这个僵局。
K线5的情况和K线4类似,只是这个反转形态更具有欺骗性,公众只看到了反转形态,而忽略了努力没有结果的事实。买方进行两次巨大努力之后,价格没有任何进展,再次让我们看到了背景中力量的差距,供应大于需求。
市场到了这个时候,背景已经发生改变,供应的持续扩大终止了牛市的发展。K线6突破了冰线,这是SOW。接下来的回升测试冰线的时候,缩减的K线和成交量确认了SOW,也确认下降趋势的供求秩序。K线7测试冰线时形成上冲回落,成交量再次剧增,但是价格却没有大幅上涨。这又一次努力没有结果,或者说价格在买方巨大努力下应该涨却没有涨,这个现象同样反映了供应的强劲。特别是后面一根K线的成交量立刻缩小,反映了需求已经耗尽。

头肩顶案例

头肩顶是大家都熟悉的走势反转图形。很多人说它失败率很高,事实上交易失败与图形没有任何关系,其主要原因是价格背后的供求关系。约翰·迈吉曾经深度讨论过头肩顶的价格行为,我们这里用威科夫的方法再讨论一下这个图形。
左肩:就是我们上面说的初始供应,这里要着重从量增的角度考虑。·头:是抢购高潮。要求是上涨中出现超长阳线和巨大成交量。从头部下跌时如果出现 SOW,那么接下来的右肩就是对SOW的确认,也是对派发的确认。
右肩:属于测试阶段。如果是二次测试,测试过程必须是小成交量和K线,表明需求耗尽,从而确认牛市秩序结束。从右肩下跌时,可能出现SOW。或者当价格测试右肩的时候,出现上冲回落,表明供应强劲。
我们不能死记图形,而应该理解其背后供求关系。任何图形或者价量关系都是证明走势的理论根据的工具,我们不能只是以图形为依据交易。比如头肩顶,不能一看到头肩顶就马上认为趋势反转,因为趋势反转有自己的理论依据,无非是供应大举进入市场,而需求已经无法应付,导致供应主导市场。头肩顶的形成过程中如果符合上述理论依据,我们才能说趋势进入派发阶段,然后进入熊市。另外头肩顶的位置和间距不一定很完美地出现,就像初始供应、抢购高潮和二次测试不会完美出现一样。只要懂得了他们背后的含义,无论他们以何种面目出现,都能灵活地识别它们。我们看图3.22的例子:


...

K线1和2是成交量增加和上冲回落,说明初始供应出现。但是接下来的低迷回落告诉我们价格还会继续上涨。紧接着是K线3和4的抢购高潮,对它的确认是后市不再创新高。K线5是二次测试,低量测试说明测试成功,牛市秩序被打破。接下来的新低开启了下降趋势的秩序。K线6是个弹簧效应,足以看出抄底的很多。接下来这波的上涨的速度以及最后一天爆增的成交量,说明这是个小型的抢购高潮,而这个抢购高潮(需求消耗),恰恰发生在派发区。派发区现在是什么状况?那里已经有大量被套的大众交易者留守,他们此时的想法是回本(卖)而不是买,不会为价格的继续上涨提供需求。而小型抢购高潮又是一个大量消耗需求的行为。另外主力资金的行为特点是,不会花更高的价钱来解救顶部被套的大众交易者,他们会让价格继续滑落,直到恐慌抛售才建仓吸筹,因为那样成本最低。还有一种情况,即使他们看到了更高的价格目标,打算让价格上涨,他们也要先使用震仓等方式,让顶部被套的大众交易者在底部割肉,这样他们既能低成本收购股票,也清掉了顶部的压力,以便价格顺利上涨。这种市场内涵和主力资金的操作习惯告诉我们,上涨趋势的秩序不会恢复。后面的三低回落确认了抢购高潮,符合我们的判断,说明清仓行为恢复,接下来的S0W 再次确认了供应的强劲。然后无量回升确认了SOW的有效性。头肩顶不是每天都出现,一旦出现并符合上述要求,等于市场给了我们做空机会。


...

上冲回落的派发模式是比较特殊的一种,不是经常发生,但是一旦发生,就是个很好的做空时机。如图3.23所示,牛市中出现了抢购高潮和自然回落,二次测试确认表明牛市终止,然后市场开始形成震荡区。在震荡区右手边出现价格尝试突破阻力向上的现象。这个突破的特点是:K线相对缩短,但是成交量大幅上升,然后1-3根之内价格又回到震荡区。这种现象告诉我们这个震荡区是派发,不是吸筹。如果牛市中没出现抢购高潮,上冲回落是派发特征,然后出现长阴下挫的现象(SOW),表明供应主导市场,然后的低量回升是对 S0W 的确认。我们看个美元期货日线的例子:
如下图3.24所示,K线1是抢购高潮,然后是自然回落。经过低量二次测试之后,牛市接近终止。这里有两次二次测试:第一次是从自然回落反弹起来的,强力反弹告诉我们主力资金在为派发筑底。这次测试的成交量很大不是理想的二次测试,也不是牛市终结的证据,市场需要再次测试。第二次测试是从X反弹起来的上涨波,这次上涨的成交量大幅递减,是成功的二次测试,证明牛市接近终止。
观察从Y到2这一波上涨力度和成交量,猛烈上涨的势头应该让价格离开震荡区,但是缩小的K线2说明供应进来阻止了价格上涨,这是个努力没有结果的例子。这种派发区猛冲的现象的内涵:这个猛冲是人为制造的,目的是为了继续出货,突破不但扫光了空头的止损(空头平仓的行为是买入有利于主力出货),也吸引了更多的大众交易者的资金投入(帮助主力出货)。从K线2开始的上冲回落属于最后的派发测试阶段,它确认了左面的行为是派发行情。接下来S0W的出现,确认了上冲回落。如果做空,进场点应该在测试 SOW的回升中。这个回升的特点是短K线和大幅缩小的成交量,确认了 SOW的有效性,也是需求耗尽的体现。


...

派发和破冰案例(-)
判断牛市接近终止,主要是看供应是否增加和需求是否减弱。这里我们先用趋势线的方法判断趋势的变化。我们使用的方法是50%原则和突破幅度减小的原则。如图3.25所示,E 是牛市通道,其中Y的回调没有超过前面上坡的 50%,压力不大。观察上升过程中的突破(前面高点)幅度在缩小在图上已经标出(横线)。尤其是C和E之间的突破幅度几乎为零。导致这种价格没有进展的原因或者是需求已经在减少,或者是供应的增强并超过了需求。这种现象出现之后,大家要小心,因为供求关系或者上涨趋势的秩序起了变化。接下来我们开始研究其他市场行为是否也出现了牛市疲的现象。观察趋势通道。从B起来的上涨已经无法到达超买线,甚至无法超越中间线,说明价格已经无法正常上涨,或者说上涨乏力,这种压力来自供应增加或者需求减少。C之前出现了价格带量上涨失败的情况,这更说明了供应在扩大,我们可以称之为初次供应。同理AB的下跌产生了15.5万手,这波下跌的成交量高于以前的下坡成交量,也看出初次供应。


...

这里简单说一下风控,如果我们在D买入,进场的根据是牛市回调,我们买入的期待是需求持续大于供应,价格继续创新高。E到达C的供应区后,市场供应再次扩大,这个可以从E的放量上影线看出。因为C属于供应区(阻力区),当价格恢复上涨到这个阻力区的时候,需求应该扩大并战胜供应(应该增量突破阻力创新高),这是牛市恢复的证据,也是我们持仓需要看到的市场行为。但是我们看E后面的K线,没有上涨的跟随,说明需求已经耗尽,如果此时需求依然很大的话,我们应该看到增量阳线,或者回调立刻缩量的现象。再看累积成交量,BC这波成交量巨大,而DE波的累积成交量已经稀少,这也证明了需求的耗尽,我们应该考虑离场。
现在我们从派发过程的角度研究行情。BC这波,从普通成交量上看没有出现抢购高潮的行为。从波形成交量上看,这个上坡产生了46.4万手的成交量,但是AC之间的突破幅度却远远小于前面ZA之间的突破幅度,这是努力没有结果,导致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是供应在剧增,或者说主力资金开始大举出货。我们可以把BC当作抢购高潮。CD是自然回落,DE是次测试,DE的成交量只有13.3万手,同前面46.6万手,已经大幅减小说明需求耗尽,确认了牛市结束。
EF的大幅下跌是 SOW,它有几个特点:第一,这个下跌产生了34.5万手的成交量,是上涨以来最大的下坡成交量,这体现了非常强大的供应,同时EF强烈地突破了支撑线(破冰),说明供应彻底超过了需求。S0W确认了主力资金在派发,也表明派发接近尾声,接下来我们需要市场对S0W确认。FG是对S0W的测试,只有22.2万手的反弹,没能突破冰线,而且反弹过程枯燥,没有看到强需求的表现,确认了SOW的有效性。至此市场进入熊市。这里的做空点主要是破冰后的无需求回测。
派发和破冰案例(二)
判断上涨趋势中压力扩大的方式,我们用50%原则和突破幅度减小的方法。上涨当中,回调超过 50%的时候,行情看跌;当回调不到 50%的时候,行情看涨,这种方法要和其他市场行为结合才有效。使用的时候不能有教条和精准的心态,只要价格到50%附近,我们关注价格的停止行为和成交量大小。


...

如图3.26所示,大背景是牛市。BC的回调不到AB的50%,这是正常回落,牛市在持续。EF的回调开始超过DE的50%,而且突破50%的成交量扩大,这是初次供应。IJ的回调明显超过50%,说明供应已经严重超过需求。
G H的急涨以及扩大的成交量,是抢购高潮,这一点我们从波形成交量看得更清晰。这一波的抢购达到4200万手,这种现象告诉我们牛市即将到顶。I是二次测试,但是仅仅带来 1800万手成交量,远远小于抢购高潮时的4200万手,说明需求耗尽。二次测试的成功确认了牛市的结束。

I后面的长阴是SOW,J是跟随,并突破了支撑线(冰线),IJ这波是供应完全超过需求的现象。J到K的无力回涨是对S0W的确认,从此市场正式进入熊市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