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大众交易者被套在顶部,因为顶部充满着谎言。这种谎言让人们忘掉危机,这些谎言的外表是一片繁荣景象,让全体大众交易者疯狂。谎言的来源和种类很多,有来自主力资金的、媒体的、上市公司的,他们编造谎言的目的是让大众交易者沉溺牛市思维,并疯狂接盘。主力资金在底部吸筹阶段收购股票后,基金公司和大众交易者帮助把价格推高。当股票涨到主力资金设定的目标价位时,他们开始出货,但是市场必须有足够的买家才能让主力资金顺利出货,于是他们制造谎言和繁荣表象,把公众的钱圈进来(同时把风险转移给公众)。本章的宗旨是利用市场行为识别出主力资金的用意和谎言,以便保护自己的资本。市场到顶的理论依据是供应开始大量进入市场,然后需求耗尽,导致供应完全控制市场。当我们从价量关系分析中发现这些理论依据已经成立的时候,牛市就结束了。
本章我们将要讨论如下话题:
典型的顶部特征有哪些?牛市中危险什么时候来临?有哪些细节可以提醒我们市场到顶了?派发的过程是怎样的?分几个阶段?我们应该在哪个阶段全身而退?·哪些市场行为引起大众交易者疯狂抢购?哪些现象让大众交易者确信牛市会继续?
在派发阶段,谁是需求方?谁是供应方?
如果做空,哪个阶段是最好的做空点?
主要市场行为:弱势出现(S0W),上冲回落(UT),冰线和破冰,突破幅度缩小(SOT),抢购高潮。
第一节 主力资金的出货过程
整个出货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描述牛市如何结束,第二阶段描述主力资金是怎样设立出货(派发)区,又是怎么引诱大众交易者继续买入的,第三阶段讲的是测试过程,主力资金想确定需求已经耗尽,并准备让股票进入降价阶段,这个阶段最重要,因为它确认市场处于派发阶段并且接近尾声(顶部成立)。最后一个阶段是熊市信号(S0W)出现,然后整个市场进入熊市。
牛市是怎样停止的
上升的突破幅度递减
如果上涨波的突破幅度递减,表明需求开始减弱或者来自供应的压力增大。突破幅度是两个上升波顶点的距离,但是有时我们看到趋势中很多小的上升波,那些属于次趋势,我们使用主趋势的上升波判断上涨幅度。突破幅度递减,说明随着价格上升,需求开始匮乏,需求的匮乏会导致供应变得积极,接下来的供求关系可以告诉我们是否派发开始。2018年上半年的上汽集团日线图(图3.1)描述了上涨趋势中突破幅度递减的行情。
一旦发现上涨波的突破幅度明显递减就要小心。我们通过把主趋势上升波的顶点画上横线,来判断上涨幅度是不是逐渐缩短。这种异常市场行为出现后,我们必须着手分析它的来源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一种可能是需求萎缩导致上涨力度减小(需求的萎缩是因为买家人气降低造成)。另一种可能是主力资金开始出货,导致市场上股票供应量增加,这种情况的严重性要比第一种大。这两种可能所导致的结果是牛市接近尾声,价格或者出现大幅回调或者反转即将开始。这种预警出现后,我们应该缩紧止损,并准备好出逃计划。
当上升趋势线(需求支撑线)被突破的时候,市场上的股票投放量已经远远超过需求(需求严重不足导致突破趋势线),市场的牛市秩序由此改变。
趋势反转之前不是每次都有这种现象出现,但是一旦出现,就要警惕。这种突破减小的市场行为的英文是 Shortening of Thrust,简称 SOT,为了叙述的一致性,我们以后将使用S0T来代表这种市场行为。
在牛市中价格出现回落是正常的价格行为,是因为上涨中遇到了一定压力,这种压力来自暂时的卖盘。一旦这些短暂的卖盘结束,需求必须恢复原有的力度才能使价格持续上涨,如果恢复上涨的力度很小,说明需求没有恢复价格回落前的那种力度,导致趋势的节奏变缓。这种现象出现之后,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接下来的供求关系,如果这种背景下,供应持续增加,市场变盘的鐲齏搁鉰貮郑渏屺榜能性增大。
牛市的停止需要四个市场行为,对于大众交易者来讲,这四个行为是不同程度的警告,无论是有仓位,或者因为任何原因打算入场,当看到这四个行为出现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这四个市场行为按顺序分别是:初次供应(股票供应量开始扩大)、抢购高潮(股票供应量继续扩大,大众交易者进入疯狂接盘阶段)、自然回落和二次测试。其中成功的二次测试标志着牛市的结束。虽然有时牛市没有出现抢购高潮,而以圆顶结束,但是抢购高潮体现的到顶信号更明显,因为它包含了大众交易者的贪婪、盲目和疯狂情绪。作为交易员,控制情绪是首要素质。
牛市中,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秩序当中,每个价位的股票都无法满足所有买家,所以买家只能提高成本才能买到股票。那么这种趋势持续到什么时候为止?试想,如果所有买家都能轻易平价买到股票,价格还会像原来那样涨吗?当然不会,因为市场已经有充足的股票供应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不用竞价就能买到平价股票。随着市场上股票的投放量扩大,价格停止了上涨。
主力资金在吸筹阶段买入大量股票,在顶部出货的时候,他们会在一个价格区内出货,而不是在一个具体的价格出货。这些大单子进入市场后,最初的接盘方是场内的专家或者做市商,有的单子直接成交,有的单子没有立刻成交,就暂时停留在做市商那里,做市商必须再把这些股票卖出去,但是卖价不能太低(损害利润)。为了能够把这些股票再以高价卖出去,做市商必须设支撑来截住价格的下跌,然后在反弹中把库里的股票出掉。当他们把所有股票出完的时候,市场进入熊市(所有的证券市场都是按照这种轮回运行的,这些基本的市场知识,我们必须掌握)。在这个阶段,当公众的买单送到市场的时候,所成交的可能是做市商手中大量卖单的一部分(这些卖单在公众下买单之前已经在市场当中了,这些卖单正在等着在不能低于卖方所要求的价格区派发)。
主力在吸筹阶段占有了股票大量的份额,然后推动价格向他们预定的目标上涨。在到达目标之前,他们不会大量出货,而大众交易者在牛市中的表现是热火朝天地买入,这是他们的投资习惯(喜欢上涨趋势)。偶尔的卖盘导致回调,这个只是短线操作者的获利回吐,对上升趋势的秩序没有影响。这种情况,到了主力资金设定的离场目标价位附近发生了变化,主力资金为了顺利地在高位出货,会使用一切办法造势。
在顶部,主力资金是怎么引诱大众交易者接盘的?在出货前,他们买通媒体,让媒体营造利好气氛;同时他们伙同上市公司,发布产品和业绩的利好消息。大众交易者被这些好消息蛊惑,担心错过更猛的牛市,而疯狂买入。主力资金还有一个办法是价格急涨(大阳线或者长下影线),这种急涨吸引了大众交易者的眼球,于是贪婪的本性让他们疯狂抢购。主力资金正是利用了这种大众疯狂来出逃(转移风险)。
初始供应
从字面上讲,初始供应是牛市中首次出现大量供应的行为。初始供应在图上的表现是放量(大幅超过平时的成交量)。放量就是供应扩大,平时成交量小是因为供应不足(才能保持上涨趋势的秩序)。初始供应只是临时阻止牛市发展,不是牛市结束。因为从因果关系上分析,新趋势的形成需要一个准备过程。主力资金在吸筹阶段吸收的巨量股票,他们总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把货出手。这段时间内,他们想办法把价格保持在高位,同时想办法让大众交易者保持牛市思维,以便接盘。初次供应阶段经常出现很漂亮的停止行为,特别能够诱导我们摸顶做空。
比如2018年5月前后的苹果期货日线(如图3.2所示),从上涨速度上看,不断趋于垂直的上升趋势线告诉我们市场进入上涨高潮阶段,巨量代表供应大幅度增加,上影线又告诉我们供应大于需求。上述现象告诉我们上涨趋势出现了危机,有反转的危险。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做空呢?如果做空,是不是违反了左出右进的风控原则呢?以及违反了因果关系的原则呢?我相信当时很多投资者都忽视了这两项重要的原则,携重金做空。这种操作是百分之百的依据表象形态和主观思维造成的,他们没有从市场内涵角度上考虑,也没有考虑到上涨趋势的秩序是否被打破。
上涨趋势的秩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上坡需求持续保持力度,另一部分是回落或停顿的时候供应不足。这个上涨趋势的秩序必须被打破,我们才能考虑趋势的反转。而要做空的话,我们还要看到下跌趋势的秩序形成。从苹果的案例上来看,我们既没有看到上涨趋势的节奏被打破,也没看到下降趋势的秩序形成。所以市场的自身语言还没有告诉我们可以动手做空,单纯凭主观想象和表象形态就决定动手,是只考虑了对自己有利的市场表象信息,而没有客观地分析市场整个背景。苹果期货后市一直涨到了 9月末。
初始供应之后,我们还会看到抢购高潮,自然回落和二次测试。有时初始供应表现不是很明显,我们就把初始供应和抢购高潮当作一起发生。对持仓者来说,初始供应是个预警信号,我们不能忽视,要提前做好危机来临准备。其他主力资金看到了初次供应,他们开始考虑是否开始出货。如果他们决定出货,他们会通过媒体等手段设计抢购高潮,然后会在高位设定一个支撑价位(派发区底部),并在出货完成之前用买单保护这个支撑。当我们看到每次价格回到支撑后就反弹,并且价格反弹到顶部时候出现巨量滞涨,这才是主力资金在派发时的最明显行为。看到这种行为的时候,我们必须启动出逃计划。当这个受主力资金保护的支撑被长阴线放量突破的时候,说明主力资金已经撤掉夹板,他们的货快出完了,不用再保护这个支撑了,到那时,熊市即将开始。上述市场行为的细节都应该作为风控和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抢购高潮
主力资金派发(或者叫出货),无非是把吸筹时期买的股票在派发阶段卖出去。大众交易者是接盘方,他们买的原因多数是因为当时市场的利好消息(当然设计这些消息的是主力资金)。这些消息当中,有的是关于宏观经济的,有的是上市公司放出来的,还有很多专家的预言。这些消息或者传言让大众交易者认为他们的建仓行为非常有道理。在所有消息中最能让大众交易者疯狂的是价格的急速上涨或者不断地快速突破,很显然,这些暴涨行情是主力资金制造出来的。
大众交易者抢购股票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始终保持牛市思维,并坚信自己的股票很快能带来利润。他们有的追高(买突破),有的买回调,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在大牛市中捡了便宜。当主力资金完成出货之后,他们不再保护自己设立的支撑(可以从增量突破支撑或者支撑上无力反弹看出主力资金已经不保护支撑了),同时他们开始做空,期待在接下来的熊市收割利润。其他的聪明钱察觉出主力资金的意图(我们也应该成为聪明钱),也纷纷出逃,然后跟着主力资金一起做空,这几种行为使市场的供应剧增。大众交易者由于在抢购高潮中已经满仓,现在没有能力去接这么巨大的卖盘(说明市场需求耗尽),结果导致市场进入熊市。
抢购高潮反映出一种(大众交易者)在贪婪和希望情绪驱使下的疯狂行为,而制造这些贪婪情绪的是主力资金,他们的派发正在充分满足大众交易者的贪婪。市场的股票供应增加是牛市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导致趋势反转的最主要因素。抢购高潮在图上的表现是成交量陡然剧增,同时上涨速度骤然加快。如果用趋势线衡量速度,其上涨角度开始变得很陡(走向垂直,已经严重超过了 45 度角)。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下列信息:
抢购高潮必须经过迅速回落的价格确认。
上涨趋势停止,必须经过抢购高潮后的二次测试确认。
必须在上涨趋势的秩序被打破之后,才能考虑趋势的反转
因果关系。
当视觉信息严重左右我们的思维判断的时候,我们容易忘乎所以,一意孤行。比如这里的抢购高潮,非常容易让我们立刻想到反转并动手做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把上述几个信息放在眼前,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做趋势的反转要考虑整个背景,而不是局部表象,即使这个表象特别吸引人。下面我们看图3.3(青岛海尔日线图,2018年1月份顶部)。
上涨趋势当中,从A开始加速,让我们产生怀疑的是,价格不可能按这种速度永远涨上去,这种速度不是一个上涨趋势当中的正常速度,我们认为上涨趋势到了高潮阶段。顶部的两天上影线,价格伴随天量创新高,但是当天立刻回落,确认了市场正处于抢购高潮阶段,市场的确出现了供应扩大的现象。特别是第二个上影线,从成交量可以看出大众交易者巨大的资金投入,收盘在下方,说明这些巨量买单被主力资金的出货吞,市场已经套住了一大批大众交易者资金。这是明显的巨量不涨现象,已经显示出派发的苗头。有仓位的多头,此时必须准备出逃(缩减仓位止损,扫掉就认,不再抱侥幸心理),但是我们还没有看到上涨趋势的秩序被打破的情况,所以要做空的话,还不到火候。
抢购高潮之后,三天的回落伴随着递减的成交量,说明供应明显不足。从上涨趋势的节奏来看,这个回落确认了上涨趋势秩序的存在,价格还会继续涨。B这一天的上涨速度让我们看到了派发阶段的市场行为特征。
巨量代表迅速消耗了买方的资金(需求)和市场上的供应。主力要想买的话,会先把价格压低,而不是在迅速拉升当中买入。所以这一天的买方不是主力资金,那么这大量消耗的资金就是大众交易者的。·这么大的资金投入,价格没有涨上去,看出供应严重过剩产生的压力。·没有创新高,说明上涨趋势的秩序没有延续,可能被打破(取决于接下来回落过程)。
上面几点描述就是这一天的市场内涵,我们作为专业交易员,就应该培养这种挖掘市场内涵的能力,然后根据市场内涵做决定,就完全抛弃了被表象牵着鼻子走的判断和操作。
B之后回落的两天供应减少(递减的成交量),我们在想,这是上涨当中的供应不足的回落现象?还是证明B是一个抢购高潮?如果是前者,价格应该反弹继续创新高,并延续上涨趋势的秩序。但是回落第三天的三低量增现象,告诉我们供应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这就证实了B是个抢购高潮,这个当中消耗更大的是需求。到此为止,上涨趋势的秩序被打破。破冰告诉我们下跌趋势的秩序形成,后面的三天的低量反弹确认了下跌趋势的秩序。
自然回落和二次测试
抢购高潮之后的市场行为是自然回落和二次测试。其中二次测试的成功:是多头离场信号。
确认了市场大量的需求已经被消耗。
标志着牛市的终止。
这个时候特别考验人的贪婪和理性。二次测试是看大众交易者的购买力是否已经耗尽,另外也看市场的牛市秩序是否能够保持(创新高)。自然回落的低点和二次测试的高点形成了震荡区。如果确认是主力资金开始派发,这个震荡区是主力资金的派发价格区,主力资金会想方设法把大众交易者吸引到这个价格区投资。如图3.3所示:抢购高潮之后是自然回落,B的反弹是二次测试,这次的二次测试不是理想的二次测试,原因就在成交量。高量二次测试证明市场的需求依然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新的二次测试。下面图3.4是抢购高潮,自然回落和二次测试的示意图。
二次测试之后的震荡区内,初期价格波动比较猛烈,因为大众交易者还在抢购。由于主力资金不断投放大量股票给市场,价格的上涨总是无功而返。随着主力资金的不断出货,市场的需求越消耗越少,导致价格的波动和成交量也逐渐减弱。到这里,我们还无法确定这个震荡区是派发还是吸筹,或者就是横盘交易。直到进入测试阶段,我们才能确认市场是否在派发阶段。我们尽量避免在震荡区内交易,应该耐心等待震荡区右手边出现明显强势或弱势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