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震仓
终极震仓发生在区间的底部。如图2.29所示,终极震仓是主力资金制造恐怖气氛的一个策略,经常发生在吸筹的末期。经过长时间的吸筹,主力资金想最后评估一下还有多少股票在大众交易者手里,于是他们让价格急速穿过所有支撑。大众交易者本来已是惊弓之鸟,这种暴跌让他们彻底崩溃,他们担心市场会继续暴跌,于是纷纷抛掉筹码,让不安心理得到解脱,这些筹码自然落入主力资金的口袋里。终极震仓之前一般是震荡区或者主要支撑区。主力资金震仓的目的是迅速消耗市场的供应,检验市面上的浮动供应已经耗尽。
下面是震仓的总结:
·发生位置:终极震仓出现在吸筹阶段的末期,或者交易区间的末期。震仓目的:主力机构制造短暂恐慌,迫使中途以低价买进的、意志不坚定的大众交易者抛出股票,以减少接下来拉升股价时的压力,而抛掉的股票被主力机构全部吸收,并摊低主力机构的持股成本。
·表现形态:在图上表现为急速大幅度深跌,冲破所有支撑。终极震仓之前,市场的表现是区间交易,在交易区间内,每次从底部起来的反弹,都无法离开这个区间,并且反弹高度越来越低。临近交易区间末期时,价格突然大幅度向下突破区间下限,但随后市场快速反弹,价格再次进入交易区间内。
卖方:终极震仓中,卖方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大众交易者,他们看到终极震仓后,感觉更糟的结果还在后面,所以在恐惧中把股票抛掉。他们有的在派发阶段建仓(高位建仓),有的是盲目抄底而建仓的。当终极震仓出现的时候,即使比较坚定的大众交易者也会感到害怕,被迫赔钱抛售手中的筹码。
买方:终极震仓是主力机构策划的,他们自然是买方。
·震仓结果:大量供应被消耗,主力把股票收入囊中。震仓经常是吸筹即将结束的一个信号,震仓后,市场上的可供应股票已经非常稀少(大众交易者的恐慌抛售和主力机构的接盘),最大的可能是牛市马上开始,当然,我们必须看到震仓后的反弹必须带有牛市的特点,那就是持续的、更高的最高价/更高最低价和更高的收盘价。
·牛市启动初期成交量呈稳定递增状态,而不是大幅增加。主力机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尽可能让场外大众交易者在低价位不敢进场。这些人得不到机会进场,看着价格上涨等得不耐烦的时候,会追高入场,帮助价格持续上涨。另外,持续稳定的价格上涨,没有大的回调,空头没有回补的机会。当空头看着价格节节上涨,无法忍受的时候会无奈平仓,这种行为也促进了价格的持续上涨。
震仓前预警:震仓的原因是市场还有大量浮动供应,这些浮动供应会对上涨造成压力。如图2.29所示,如果在震荡区内,反弹后价格总是没有到前高点,而且每个高点呈台阶式下降,这是压力的体现,这种情况容易出现震仓。这些行为背后的故事是这样:如果市面上的股票供应耗尽,主力资金的最低收购价应该逐渐抬高。如果市场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反而价格总是向下挪动,这说明市场上浮动供应还在,主力资金为了结束吸筹并让价格进入牛市,必须清除这些浮动供应,于是他们采取了终极震仓的策略。
如图2.30所示,从趋势线的角度分析这个通道,以下几点让我们看出市场可能进入吸筹阶段:
·在下跌过程中,我们发现市场供应趋向不足,因为价格已经完全离开超卖线(轨道下轨)。
在供应力量减小的情况下,我们看到需求有所增加并且有战胜供应的可能,因为价格维持在轨道的中线以上,并且不断冲击供应线,直到最后1-2 这波完全突破了供应线,使我们看到了需求战胜供应的行为。
如图2.30所示,这是2016年3月中的澳元日线图。从左边看,背景是持续的熊市轨道。在A区,需求尝试突破供应线失败,在初次支位置,天量(需求进入)暂时阻止了下跌进程。然后背景中出现恐慌抛售(K线1),自动反弹(K线2)和二次测试(K线3)。K线1和2之间形成震荡区,至于这个震荡区是否是吸筹或者派发,我们需要等待供应测试结束才能知道。这个测试过程由底部的终极震仓、弹簧效应或者顶部的 J0C 完成。
4号位置是价格尝试离开震荡区,相对于2创了新高,这是上涨趋势秩序初步形成,等待回落确认。
从4到5的下跌看出市场上的供应还没有减少,因为波动幅度和成交量都有所增长。一个好现象是回落停止于高支撑,让我们知道上涨趋势的秩序依然存在。(回落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小型恐慌抛售,这是停止动作)
6号位置是上冲回落,说明高抛的行为还存在(供应没有减少),供应积极涌入把价格又压下来。没有创新高说明上涨秩序没有延伸,这种情况我们寄希望于回落,如果回落幅度小,停止于高支撑,上涨趋势的秩序还有机会继续。后面的回落确实停止于高支撑,告诉我们上涨趋势的秩序,还有机会继续。但是从回落过程的成交量来看,浮动供应依然很大,对上涨趋势的秩序造成压力。
·7~8是本图的关键点。低量上涨的行为表明需求耗尽,无法吸收顶部的供应。在供应持续存在的背景下,这种需求耗尽的行为会导致市场继续大跌或者终极震仓。很显然,上涨趋势的秩序没有形成。
8~9这波是我们期待出现的终极震仓,因为价格出现天量急速下跌,并突破了支撑,然后9-10是迅速的反弹(S0S)。终极震仓的出现告诉我们吸筹接近结束,只要接下来出现缩量回调,就确认了S0S的有效性,也证明了震仓消耗了市场大量的供应。
·10~11的成交量和波动幅度还较大,但是以弹簧效应的行为(强反弹)
停在半路,说明需求持续强劲。高支撑的出现是上涨秩序的苗头,后面的缩量测试确认了S0S,也确认了上涨秩序。后面的小幅回落测试可以进场或加仓。市场从此开始结束了吸筹,进入牛市节奏。
·J0C的出现证明了牛市的开始,前面说过J0C本身也是S0S,它后面如果出现缩量回测,属于LPS,是个进场的好时机。
终极震仓和S0S(包括J0C)是确认牛市的重要行为。如果在底部没有看到他们中之一,不要抄底。
普通震仓
发生位置:在上升趋势中。经常发生在一些刚刚启动不久的个股上,有些主力为了洗盘、震仓,利用价格的深幅下跌,吓出不坚定持仓者和跟风者。发生形态:上涨过程中,在没有看到任何供应出现的情况下,价格突然急速下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由于突发性消息,大众交易者对此产生的临时恐慌抛售,主力机构趁机把他们的抛盘(供应)全部吸收。震仓发生后,价格会出现自然反弹,然后是二次测试(有些情况下适用)。
二次测试:如果震仓时伴随相当大的成交量,我们必须等待二次测试,以确认是否有新的供应进入市场,才能决定是否进场。如果在震仓时就盲目抄底的话,一旦有新的供应进入市场,我们就被市场套在空中。二次测试必须是低成交量,伴随小的振幅,牛市才能恢复。
震后结果:如果二次测试成交量非常小,说明供应耗尽,震仓是突发消息后短暂的市场行为,所以牛市很快恢复。
处理方式:上涨中出现急跌现象,慌乱是错误行动的开始,这个急跌已经是现实,上涨趋势的反转需要一个过程,而现在我们没有看到这个过程,所以这次下跌不是一个持久的反转。急跌是一种超卖现象,迅速消耗了市场当时的供应,会引起反弹。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给市场留有一点空间,但是要把止损挪到附近支撑的下方,以防下跌持续。如果价格出现了迅速反弹,证明了供应被大量消耗,也初步确认了前面的大跌是震仓,最终的确认是接下来的低迷回落。
市场背景:牛市中,价格携带高成交量突然下跌,速度告诉我们这是超卖行为。因为目前是牛市,这种急跌可能是由于消息影响。首先挪动止损,支撑是前面的垂直需求柱底部,把止损放在其下方。
需求进入:K线1是停止行为,需求进入并吸收了供应,因为它的行为是放量滞跌,努力没有结果。
二次测试:K线2表示供应开始稀少。当天的走势为价格先跌到底部,然后收于高位。K线2的初始阶段是下跌,属于测试K线1的底部,但是成交量明显缩小,说明价格在测试震仓底部的过程中,供应已经耗尽。K线3是跟随,特点是更高的收盘价、最高价和最低价,表明市场恢复强势。K线2-3 的迅速反弹是对震仓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