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和需求是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任何一个市场的价格波动都来自供求关系的变化。证券市场也是一样,无论是股票、期货还是外汇市场,有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供求关系不平衡产生趋势。我们常见的市场表象:比如支撑和阻力、趋势、价量的波动等,都是由于供求关系的不平衡而产生的。但是由于大众交易者更注重技术指标和几何图形等表象,缺乏准确量在某一价位或某一时间段内的供求关系状态的能力,并因此造成错判。比如在某个价格区,谁在控制市场,是买方还是卖方。在顶部的派发初期,供求关系的变化已经显示出供应开始大于需求,危险已经出现端倪。但是盘面上的走势表现还是持续向上突破,很多技术指标还是给出继续买入的信号,让人们相信市场还会继续大涨。解决这些误判的根本方法就是利用供求关系来识别市场的强弱。
供求关系主导趋势的行为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下单买 1000 股某只股票,价格是100 元一股。但是在这个价位市场上股票只有 200股,你要的1000股就是需求,市场在同一价位只有 200 股就是供应,明显的供不应求,场内经纪为了撮合交易,分别以101元(300股),102元(400股),103元(100 股)把你的订单完成。从这个简单的例子看出,价格的上涨产生于供求关系的不平衡。
在金融市场上,需求就是购买力,或者说买家的人气。供应就是流入市场的卖单数量,供应扩大就是抛售力度增加。当供应大于需求时,价格处于下降趋势;反之,当需求大于供应时,价格处于上涨趋势;当供应需求平衡时,市场在一个交易区间波动,没有明显的趋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容易亏钱的危险区。那么这些看似简单的纯理论的东西,我们如果能够从价格和成交量
供求关系主导趋势的行为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下单买 1000股某只股票,价格是100元一股。但是在这个价位市场上股票只有 200 股,你要的1000股就是需求,市场在同一价位只有 200股就是供应,明显的供不应求,场内经纪为了撮合交易,分别以101元(300股),102元(400股),103元(100 股)把你的订单完成。从这个简单的例子看出,价格的上涨产生于供求关系的不平衡。
在金融市场上,需求就是购买力,或者说买家的人气。供应就是流入市场的卖单数量,供应扩大就是抛售力度增加。当供应大于需求时,价格处于下降趋势;反之,当需求大于供应时,价格处于上涨趋势;当供应需求平衡时,市场在一个交易区间波动,没有明显的趋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容易亏钱的危险区。那么这些看似简单的纯理论的东西,我们如果能够从价格和成交量上解读出来,并能识别出谁在控制市场(买方还是卖方),我们的交易就会处于不败之地。即使十次交易只有五次,甚至是只有三次或四次是正确的,总的结果是我们依然能够盈利。原因就是我们通过识别供求关系把风险降为最低,这样一次盈利的交易就能把所有亏损的交易补平,其他的盈利交易就是纯盈利了。我们这本书就是通过对量价的分析,反映出价格背后的供求关系。懂得了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就懂得了市场的本质。
供求关系和上涨趋势
在上涨趋势中,价格上涨背后的原因是供不应求。市场上在同一价格的卖单总是无法满足不断增加的购买力(需求),这是一种秩序。为了满足需求,买方只能去买高一点价位的股票,这种现象使得价格不断地抬高。在这种需求大于供应的情况下,价格走势如果要停止或者出现反转,供求关系的秩序首先要有变化。也就是说在同一价格情况下,当人们的购买力完全得到了满足,不需要抬高价格来满足需求的时候,价格停止上涨。这是我们要关注走势的重点。当我们看到,虽然参与买入者众多(高成交量),但是上涨没有取得多大进展,用市场本质解释就是供应已经开始增加,这种供应来自主力的出货(因为他们预设的利润目标已经到达)。市场的背景由供不应求变成了供需平衡或者供过于求,原有的上涨趋势的供求秩序被打破,看到这种被打破的供求秩序,我们要对现有的仓位进行处理,或者缩紧持仓止损或者离场。聪明钱察觉到了这些蛛丝马迹,会立刻调整仓位并开始做出逃准备。这种市场的供求秩序出现的变化,指标和软件是无法提前告诉我们的。因为市场背景出现变化时,价格还在上涨,指标给出的信号还是买入,一旦按照指标指示买入就会造成套牢。这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讲解如何分析走势强弱并提前识别出旧趋势即将停止和新趋势即将起飞,以及如何在人们疯狂购买时冷静地和主力一起实施出逃计划。
为什么上涨中经常出现回调?一个原因是需求逐步减弱(买方因为某种原因不愿意追高了,这样价格失去了继续上涨的动力,这会引起回调)。这种上涨的停止不是因为供应压力,而是因为买方自身能力减弱。所以这种回调不会造成趋势反转,因为我们没有看到趋势反转所需要的压力(供应)。另一个原因是遇到供应压力而停止,并造成回调,这种压力来自当时短线供应的出货。对于这种原因造成的价格停止和回落我们要小心,因为市场已经出现了可以阻止上涨趋势的压力(供应)。在回调中要观察供应压力是否保持力度如果供应的压力一直在保持,说明出货行为开始蔓延,市场的供求秩序被打破。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重新评估市场的秩序,并确定下一步走势。市场要想恢复原来的趋势,必须有足够的需求(大量买单流入市场)吸收这个巨大的卖压,并以持续增加的数量让价格恢复上涨趋势。或者说,市场产生的这种压力必须处理掉(比如区间的终极震仓行为)。一旦在这种回调后的恢复过程中,没有更大的和新的需求进入市场来克服回调带来的巨大卖压,市场会逐步进入派发阶段,然后进入熊市。
供求关系和下降趋势
在下降趋势中,供求关系是供应大于需求,或者是需求很弱,这是下降趋势的供求秩序。我们先分析下降趋势中,买家都有谁?大部分大众交易者在顶部的派发阶段都已经满仓套牢。在价格进入下跌阶段的时候,他们在诚惶诚恐地扛着亏损,不会有足够的资金和心思再去买入股票,所以这部分人不会给市场增加需求。再有一部分买家就是短期做空平仓的空头。但是这些买单只是随着他们平仓的结束而终止,并且这些买单不是来自真正买家的主动投入。所以空头平仓不会推动价格持续上涨,这种上涨只是县花一现。那么剩下的,那些有能力买入,并为市场提供需求的,就是主力资金。主力资金的特点是,通过运作(制造恐慌)把价格压到尽可能低的价格区,他们才出手。如果价格还没有跌到他们满意的价格区,他们不会买入,这样下跌趋势的供求秩序一直在保持,直到恐慌抛售行情出现,庄力资金开始建仓,需求开始扩大,改变了原有的下跌趋势的秩序。随着需求力度的保持,供应逐步减少,渐渐地进入上涨趋势要求的供求秩序。
我们应该培养一种能力,就是在不使用技术指标等外部工具的情况下,通过价格和交易量的细节变化能够识别市场当时的供求关系。通过对图上价量的分析把供求关系及其变化翻译出来,这样我们能实时掌握市场的脉搏。对市场发生的任何变化,我们能够在重大行为发生之前发现端倪,并制订相应计划。以后我们的走势分析主要围绕着供求关系并结合实例进行细节分析。